全屏 赤水市街道地图 赤水市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 遵义赤水市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遵义地图 辖区: 【务川地图 | 道真地图 | 习水地图 | 余庆地图 | 湄潭地图 | 凤冈地图 | 正安地图 | 绥阳地图 | 桐梓地图 | 遵义地图 | 仁怀地图 | 赤水地图 | 汇川地图 | 红花岗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贵阳市 乌当区 | 南明区 | 云岩区 | 花溪区 | 白云区 | 小河区 | 清镇市 | 开阳县 | 息烽县 | 修文县 | 金阳新区*
六盘水市 钟山区 | 六枝特区 | 盘县 | 水城县
遵义市 红花岗区| 汇川区 | 赤水市 | 仁怀市 | 遵义县 | 绥阳县 | 桐梓县 | 习水县 | 凤冈县 | 正安县 | 余庆县 | 湄潭县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安顺市 西秀区 | 普定县 | 平坝县 |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铜仁地区 铜仁市 | 德江县 | 江口县 | 思南县 | 石阡县 | 玉屏侗族自治县 | 松桃苗族自治县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 万山特区
毕节地区 毕节市 | 黔西县 | 大方县 | 织金县 | 金沙县 | 赫章县 | 纳雍县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兴义市 | 望谟县 | 兴仁县 | 普安县 | 册亨县 | 晴隆县 | 贞丰县 | 安龙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凯里市 | 施秉县 | 从江县 | 锦屏县 | 镇远县 | 麻江县 | 台江县 | 天柱县 | 黄平县 | 榕江县 | 剑河县 | 三穗县 | 雷山县 | 黎平县 | 岑巩县 | 丹寨县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都匀市 | 福泉市 | 贵定县 | 惠水县 | 罗甸县 | 瓮安县 | 荔波县 | 龙里县 | 平塘县 | 长顺县 | 独山县 | 三都水族自治县

赤水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省南部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 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76.2%,居贵州省第一位。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美誉。 赤水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以及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而扬名中外。

中文名称: 赤水
外文名称: Chishui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 3办事处9镇5乡
政府驻地: 市府路
电话区号: 0852
邮政区码: 564700
地理位置: 贵州省西北部
面积: 1801.2平方千米
人口: 30万
方言: 西南官话灌赤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赤水大瀑布,五柱峰,四洞沟,竹海公园,“四渡赤水”遗址等
车牌代码: 贵C
市花: 金钗石斛
市树: 桫椤
市歌: 赤水情
特产: 虫茶,晒醋,金钗石斛,竹制品等

一、行政区划

  赤水为省直辖县级市,目前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委托遵义市代管。城区人口约为9.86万人,面积12平方 公里,城镇化率44.21%。全市
  辖区内设:
  3街道:市中街道、文华街道、金华街道
  9个镇:天台镇、复兴镇、大同镇、旺隆镇、葫市镇、元厚镇、官渡镇、长期镇、长沙镇
  5个乡:丙安乡、两河口乡、宝源乡、石堡乡、白云乡
  赤水市城区中心位于东经105°42′、北纬28°35′,全境跨东经105°36′~106°15′,北纬28°16′~28°46′,东西轴线长61.85千米,南北轴线长55.35千米。

二、历史沿革

  赤水历史悠久,受巴蜀文化影响较深,是贵州开发较早地区。远在新石器时期,赤水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赤水正式建置,时属滋州仁怀县,县城在今赤水市复兴镇。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撤滋州,降仁怀县为堡,改隶泸州合江县。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仁怀堡改属播州宣慰司管理。
  元朝末年,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夏朝”,改仁怀、古磁等处为怀阳县。
  明朝初年,朱元璋灭夏,怀阳县废,其属归还播州宣慰使司管辖。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设仁怀县,隶四川行省之遵义军民府。 
  雍正六年(1728年),随遵义府改隶贵州。
  雍正九年1728年),仁怀县城由留元坝迁生界(今仁怀市),原县城改由遵义府通判驻守管理。
  乾隆三年(1738年),经吏部议奏,拨仁怀县之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归旧城通判管领,亦称遵义分府。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遵义分府为遵义厅,亦称仁怀厅。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遵义厅为仁怀直隶厅,归贵州粮储道管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赤水厅,隶遵义府管辖。
  1914年,撤销赤水厅,建立赤水县。
  1929年,以共产党员梁业广为首的一批共产党员来到赤水活动,建立起贵州省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赤合特别支部。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赤水,揭开“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
  1949年12月1日,赤水解放。
  1990年12月,撤销赤水县,建立赤水市。
  1997年6月,因撤遵义地区设遵义市,赤水市改为省直辖,后贵州省人民政府委托遵义市代管[1]
  

三、自然地理

1、地理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东南与贵州习水县接壤,西北与四川省的古蔺、叙永、合江三县交界。城区距遵义300千米,距贵阳450千米,距重庆240千米,距成都350千米,距泸州70千米。
  赤水地形地貌复杂,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境内有1300多平方千米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壮观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形主要为高原峡谷型和山原峡谷型,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最高处海拔1730米,最低处221米,相对高差1500米以上。东南部重峦叠嶂,峡谷幽深,西北部丘陵起伏,河谷开阔平缓。

2、气候

  赤水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1℃,年均降雨量1292.3毫米,年日照时数1297.7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2%,无霜期340~350天,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800米以下地区无霜期300天左右,800米以上地区无霜期210~300天。 
  赤水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左右,1月平均气温最低仅7.9℃左右,气温年较差为20.1~20.5℃,极端最低气温为-4℃,极端最高气温39℃。由于地形遮蔽大,林木茂盛,40℃以上的伤害性高温罕见。年降水量在800~1700毫米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分布在4~10月,约占全年的80%以上。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达383~681毫米,占全年雨量的40.12%~44.7%。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仅58.3~166毫米,占年雨量的6.5%~10.5%,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北风。极端风速可达27米/秒,风力10级。平均风速1.6米/秒。8级以上的大风常发生在3~9月,7、8月最多。[2]

3、水文

  赤水属长江水系,有大小河流352条,总长度1255千米,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的河流26条,总长度335千米。全市河网密度达到0.7千米/平方千米,赤水河为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全市水资源总量10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5亿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极丰富区。境内有各类水库、山塘800多处,蓄水总量达3000万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33万千瓦。

4、生物

  赤水具有亚热带生物生存和活动的条件,植被类型分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四个群纲,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原生林43万亩。全市境内有高等植物2116种,其中维管植物196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种,特有植物27种,代表植物包括小黄花茶,赤水蕈树等。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一座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种源库。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侏罗纪残遗种——“桫椤”在赤水生长十分密集,仅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达4.7万株,是全世界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
  复杂的地貌背景、优越的气候与水文条件、丰富的植被群落,为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有野生动物1668种,其中脊椎动物404种,昆虫1264种,云豹、长尾雉、苏门羚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5种。

5、矿产

  赤水地层较新,矿产不富。矿藏资源以天然气为主,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55亿立方米,是贵州省最大的气田,年开采量最高达1.8亿立方米。另有煤矿贮量约2400万吨,为无烟优质煤,是全国首批100个电气化县(市)之一。

四、城市名片

  1、世界级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赤水丹霞
  2、国家级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竹子之乡
  全国科普示范市
  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市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县(市)
  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
  全国村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市)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
  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3、其他
  中国摄影家协会全国创作基地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创作基地

五、旅游资源

  赤水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观以瀑布、竹海、湖泊、森林、桫椤、丹霞地貌等为主要特色,兼有古代人文景观和红军长征遗迹,被中外专家誉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五大特色。
  全市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和独特,包含:
  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中国·赤水丹霞
  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赤水风景名胜区
  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两个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赤水大瀑布景区;燕子岩景区。

1、主要景区

  目前已对游人开放的景区有:赤水大瀑布、四洞沟、五柱峰、红石野谷、中国侏罗纪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区,以及大同古镇、丙安古镇、红军长征遗址等人文景区。另外,天台山、九角洞、月亮湖、九曲湖、长嵌沟、仁友溪、月台、宝源、盘龙等景区等正在开发建设之中。

2、旅游名片

  1994年1月,贵州省赤水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2月,赤水市被国家林业部命名十大“中国竹子之乡”;
  2000年10月,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于被国家旅游局批准命名“中国侏罗纪公园”;
  2005年2月,赤水市纳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
  2005年10月,贵州赤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特辑”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
  2007年1月,赤水市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
  2007年12月,赤水市被中国摄影家协会选定为“全国摄影创作基地”;
  2008年12月,赤水风景名胜区被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的称号;
  2009年8月,赤水风景名胜区入选贵州十大影响力景区名单;
  2010年2月,赤水市入选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0年8月,“中国·赤水丹霞”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2010年10月赤水市入选“中国最有城市品牌建设潜力城市(区县)”50强;
  同年10月,赤水市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授予“国际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

六、生态环境

  赤水市历来重视生态建设,被媒体誉为贵州的“生态边城”。现有森林面积21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76.29%,风景区内高达95%以上。赤水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8%,人均绿化面积达27.6 平方米,人均占有林竹资源达7.40亩。是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市)之一,全市空气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近4万个,常年大气污染指数控制在33—80之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水、气、声环境质量均优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标。至2001年以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评价表明赤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一直大于75,始终处于优类级,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综合评价为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唯一处于优良级的县(市)。
  赤水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工程,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烟控区覆盖率100%,噪声达标覆盖率83.5%,城市气化率7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100%,工业废水排放标率年达到了90%以上。2003年以来,全市加大了对水电资源的开发建设力度,目前年发电达2.3亿度。大力发展城镇民用天然气,短程汽车全部实现天然气代燃油,清洁能源推广应用率达91.2%,是全省第一个使用并且全面普及天然气的城市。
  从古至今,赤水人民都有爱林护绿保山水的优良传统。进入新世纪后,坚定不移地走“退耕还竹”线路,不到10年时间新造竹林71万亩,总面积达到123万亩,位居全国十大竹乡第二位,人均竹林面积第一位,成为我国重要的竹业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竹材产区)。通过造竹,赤水市水土保持效益得到明显提高,近5年来共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0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面积达696.3平方公里。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了近500万吨。同时,赤水以竹代木,每年用竹子替代木材60万立方米以上,保护森林近6万亩。
  2008年,赤水市建立起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唯一增殖流放站和珍稀鱼类繁殖基地,成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2010年,建成全省首个农村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赤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

七、交通运输

  赤水是贵州第一大港,“黄金水道”赤水河绕城而过,仅60公里汇入长江。客货船可达重庆至上海等沿海各大港口、码头,年货运吞吐量100多万吨。赤水历来与长江中下游经济圈联系紧密,公路连接黔川渝10多个县市,距川南泸州机场仅70公里,与成渝高速公路接口120公里,距遵义300公里,距贵阳450公里,距重庆200公里,距泸州79公里,距合江60公里,赤水至隆昌接成渝高速公路140公里,是黔川渝毗邻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贵州实施“北上”战略的一个重要窗口。
  建成面向社会开放的赤水市二级汽车客运站和赤水市旅游长途汽车客运站,1997年到2007年,全市新建、改造公路1226.21公里,其中省道100.8公里,县道137.9公里,乡道21.5公里,村道966公里,实现了“两纵两横一环线四上”(两纵指赤水至合江路、习水至赤水路;两横是指官渡至葫市路、赤水至长沙路;一连线是指赤水至叙永路;四上是指南至贵遵,西上310国道,西北上隆纳、成都,东上泸渝。)骨架公路和赤水河水路运输网络,公路通达深度和交通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至2010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里程达2219.5公里,公路密度提升为1.5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
  2010年,完成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51222.5万元,同比增长170.9%。大力推动城镇建设,启动了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河滨西路、赤水大道、城工大道及红军大道硬化、绿化工程,启动了河滨东路改造和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仁赤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开工,新建400公里竹产业公路顺利完工,启动了100公里竹产业公路硬化工程。

八、经济发展

简介

  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的“两业”产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生态经济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和旺盛的后续发展潜力。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34.1亿元,同比增长19.1%。财政总收入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32.8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318万元,同比增长32.74%;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456023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老口径统计达129000万元,同比增长2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34%地税收入2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36.28%,累计净增收入5,384万元。10年来首次实现月均衡入库;税收质量进一步提高,非税收入比例降至13.2%;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安排民生和支持经济发展支出增长23.97%,增加6145万元。银政银企合作良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8085万元、贷款余额383895万元,存贷比达100:96.4;新增银行贷款48125万元、增长14.33%。
  “竹业强市”
  
 丰富的竹资源成为赤水“竹业强市”的金钥匙,2008年,赤水市竹产业年综合收入近11亿元。竹产业列入《贵州省“十一五”重大专项科技支撑项目》,赤水竹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正加紧建设,加快竹叶黄酮、竹纤维、竹醋液、竹炭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已完成“黔北年产2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工程”项目是目前全球单系列竹浆产量最大的制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1.2亿元,是当今世界工艺技术最先进、单系列竹浆产量最大的制浆企业,也是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全国第一家年产20万吨大型林浆纸一体化工程。

1、旅游业

  旅游业快速发展,已成为赤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新兴支柱产业。2010年,共接待游客1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46.3%。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增长17%。

2、农业

  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10.4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68元、增长14.3%。粮食总产量达15.62万吨,同比增长6.04%。 赤水金钗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审查验收,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中药材产品,并为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藏,全市年产量500吨以上,种植面积2.2万亩。目前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国家级石斛生产基地。2010年,赤水乌骨鸡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贵州省第一个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的农畜产品。赤水乌骨鸡年存栏量已达到400万羽、出栏量达到500万羽,年产值达2.2亿元以上。

3、工业

  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6亿元同比增长27.2%,以化工、竹加工、电力能源为主的三大门类工业已成为工业经济主导力量。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率达4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23537万元,年均增长14.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530万元,比上年增长21.7%。新阶段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扎实推进,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市。国企改革实现“两个100%”目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渐增大,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免征农特税、农业税。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市政公用事业、财政体制、粮食流通体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殡葬改革、农村金融和科教文卫体制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九、社会事业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断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保持全省领先位次。计划生育率为96.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9 ‰,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文化、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我市有线电视数字平移工程,年末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69%、95%。教育事业继续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建立和完善。2008末,全市拥有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10787人;小学55所,在校学生21388人。幼儿园38所,在园幼儿人数6306人。2008年,全市普通中学招生3842人,毕业3062人;小学招生3200人,毕业403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99.55%。
  随着全市经济总量的增加,综合实力增强,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 2008年,全市在岗职工劳动报酬总额为41199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劳动报酬21502元, 比上年增长12.0 %,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比上年增加531元,增长8.4%。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0638元。 
  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7%。“两个确保”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城乡贫困人口得到社会更多救助和关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27%
  深入开展“四民社区”(安民、便民、乐民、康民)和各类平安创建活动,“平安社区”创建率达100%,“平安村寨”创建率达89%,“平安小区”创建率达90.6%,“平安学校”创建率达94%,“平安家庭”创建率达98.5%。2009年,人民群众安全感测评居全省第三位,遵义市第一位。

十、未来展望

  赤水山川秀丽、风光优美,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成绩均居全省前列。赤水市在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基础上,又作出了争创贵州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市的战略构想,并于2008年启动,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载体,推进生态建设更快更高发展。
  赤水市于1996年被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2002年被原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生态创建方面动作较快、起步较早。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22项考评指标中赤水已有13项达到或接近考评标准,赤水市委、市政府明确以“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争取到2011年实现各项评价指标基本达标,确保2013年前,80%以上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95%以上,全面完成国家级生态市创建任务。
  实现到2011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到2011年“四在农家”创建覆盖率达90%以上。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不低于3.5%。
  赤水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战略,按照每年新造竹林3万亩速度,全市竹林面积达130万亩以上,把赤水建成“中国最大的竹乡”,全市竹林面积居全国之首,确保第一条25万吨纸浆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创造条件促成其早日实施第二条25万吨纸浆生产线和15.3万吨纸制品生产线项目建设。力争全市纸业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纸制品加工产值20亿元以上,把赤水建成“西部最大的纸基地”,力争竹制品加工产值达20亿元以上。构建成竹加工、轻化工、能源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体系”,把赤水建设成全国最具示范效应的竹浆林纸一体化循环经济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竹加工基地、贵州省最具特色的食品基地、遵义市最大的轻工旅游商品基地、赤水河流最具优势的清洁能源基地。
  按照每年按新发展金钗石斛6000—7000亩的速度,扎实推进赤水金钗石斛大面积栽培,加大集约化发展,确保“十二五”期间发展金钗石斛总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引进1家以上科技含量高的大型企业实施石斛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建成金钗石斛基地3万亩以上,把赤水建成“中国最大的金钗石斛基地”。实现石斛业产值达6亿元以上,税收5000万元以上,全市农民在石斛产业上的收入达到人均1000元左右。加快建设乌骨鸡基地。抓好种场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养殖规模,打响竹乡乌骨鸡品牌,实现存栏1000万羽以上。四是要着力培育稻田生态养鱼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稻田生态养鱼面积达5万亩以上。五是要支持壮大龙眼基地。以元厚镇为中心,通品种改良和新增面积,把特色水果龙眼发展到1万亩。
  加快旅游发展突破。按照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地(线)、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目标,理顺旅游管理体制,组建旅游集团公司,对景区资源进行打捆质押融资,高标准完善景区设施,实现旅游开发、融资和营销“一体化”突破,实现以旅游为龙头的三产增加值年增长30%以上。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推进市内主要景区景点建设,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际最佳休闲旅游城市标准,全面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建设,打造完成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旅游功能分区。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建成5个国家4A或5A级以上景区、10家四星级以上酒店,总接待能力超过5万张床位。
  加快园区建设突破。选调精兵强将,组建五个班子,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考核奖惩,同步推进“竹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特色食(药)品加工园区”、“轻工旅游产品加工园区”、“酒业园区”、“油气工业园区”等五大园区建设,力争企业引进上实现较大突破,实现二产增加值年增长30%以上。
  完成城区“五条大道”(赤水大道、红军大道、城工大道、河滨西路、河滨东路)、“五个组团”(赤水一中片区、太平街片区、荷塘晓月片区、螺丝山片区、河滨东路)以及乡镇“四个一工程”(一个车站、一条街道、一个市场、一个小区)建设,城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基本构建起承载20万人的城市发展框架。
  开工建设1家五星级酒店,启动赤水运动休闲公园建设,建设习赤石化工业园,推进竹循环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天然气钻探;深化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等。

附:同名县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隋攻败吐谷浑国置,治所在今青海兴海县桑当乡夏塘古城,隶河源郡,辖区约当今兴海县及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北部等地区。隋末县废,地复入吐谷浑。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